近日,我校基礎醫學院江蘇省代謝性疾病分子靶標與干預重點實驗室主任李仲教授課題組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題為《PNPLA7 mediates Parkin-mitochondrial recruitment in adipose tissue for mitophagy and inhibits browning》的論文,研究發現在白色脂肪組織中PNPLA7能夠通過與Parkin相互作用抑制PKA對Parkin的磷酸化,增加Parkin的線粒體轉位,促進線粒體自噬,從而減少白色脂肪棕色化。敲除白色脂肪組織中的PNPLA7,能夠減少Parkin的線粒體轉位、抑制線粒體自噬、促進白色脂肪組織棕色化,闡明了冷刺激條件下,白色脂肪棕色化過程中線粒體自噬調控的新機制。

在寒冷刺激過程中,線粒體自噬在棕色和米色脂肪細胞的線粒體穩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PINK1/Parkin介導的線粒體自噬是一種被廣泛研究的泛素依賴的線粒體自噬途徑。研究表明,在腹股溝白色脂肪組織(iWAT)棕色化過程中,Parkin介導的線粒體自噬受到抑制,特異性敲除脂肪組織中 Parkin可通過調節白色脂肪細胞中的線粒體自噬與線粒體的生物合成,抵御高脂飲食和衰老誘導的肥胖。此外,去甲腎上腺素在激活 β3腎上腺素受體(β3-AR)后,可以通過 PKA 促進Parkin發生磷酸進化,抑制線粒體自噬并促進白色脂肪組織的棕色化,但具體的分子機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通過構建多個小鼠模型首次揭示了PNPLA7蛋白作為一個線粒體-內質網相關膜蛋白,通過調節白色脂肪組織中的線粒體自噬,在維持白色脂肪組織能量穩態和棕色化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該研究鑒定了線粒體自噬和白色脂肪棕色化過程中新的關鍵調控因子,為代謝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和策略。

我校基礎醫學院江蘇省代謝性疾病分子靶標與干預重點實驗室李仲教授、王倩教授為本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我校基礎醫學院季學濤博士、張許老師為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江蘇省心血管病轉化醫學協同創新中心等的資助。
課題組長期公開招聘博士后,歡迎加盟實驗室。
https://jcyxy.njmu.edu.cn/2014/0317/c2185a29819/page.htm
原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61904-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