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第二附屬醫院周祥教授團隊在Research期刊上發表了題為“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 MIRECD Enhances Necroptosis and Predicts Prognosi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發現一種在心肌梗死患者血漿中高度表達的染色體外環狀DNA(eccDNA),并將其命名為MIRECD。該eccDNA與心肌細胞壞死性凋亡密切相關,為eccD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指明了方向。

心肌梗死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預后評估和個體化治療至關重要。雖然eccDNA已經在多種疾病中展現潛力,但其在心肌梗死中的機制尚不明確。本研究利用高通量Circle-Seq技術發現,MIRECD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漿中顯著升高。細胞實驗表明,MIRECD通過調控MLKL促進心肌細胞壞死性凋亡,從而加重心肌損傷。前瞻性隊列研究證實,MIRECD水平升高顯著增加主要不良心臟事件(MACE)和心血管死亡風險,MIRECD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ACE的獨立預測因子。該研究為eccD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心肌梗死患者的風險分層和臨床管理提供了重要參考。

我校第二附屬醫院周祥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第二附屬醫院趙詣恒博士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s://spj.science.org/doi/10.34133/research.0803
(撰稿/周祥教授課題組;審核/沈百欣 汪潔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