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附屬腦科院張向榮教授課題組在國際精神病學權威期刊《分子精神病學》(Molecular Psychiatry)在線發(fā)表題為《選擇性磁刺激下調左前邊緣皮質中的GABAA受體ε亞基緩解小鼠精神分裂癥樣行為》(Selective magnetic stimulation downregulates the GABAA receptor ε subunit in the left prelimbic cortex to alleviate schizophrenia-like behaviors in mic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在精神分裂癥模型小鼠中運用了超順磁納米顆粒(SPIO)介導的聯(lián)合磁刺激系統(tǒng)治療(c-MSST),首次實現(xiàn)前邊緣皮層(PrL)的高效精準靶向激活,并揭示配體門控氯離子通道GABAA受體ε亞基(GABRE)是磁刺激改善小鼠精神分裂癥樣行為的核心分子機制,為精神分裂癥的物理治療提供了新策略和新靶點。

該研究首次成功應用c-MSST干預體系,實現(xiàn)對SCZ關鍵腦區(qū)PrL的精準靶向磁刺激,創(chuàng)新性地揭示GABAA受體ε亞基(GABRE)作為核心分子靶點的調控機制:c-MSST通過上調p62/SQSTM1蛋白,隔離GABARAP家族分子從而減少GABRE膜表達,進而逆轉MK-801引起的突觸可塑性損傷,最終改善SCZ樣行為。針對SCZ模型小鼠的研究表明,c-MSST靶向干預左側PrL逆轉其社交、認知、運動受損,效果與經(jīng)典藥物氯氮平干預相當,為SCZ提供了全新的物理干預策略。

該技術突破傳統(tǒng)rTMS難以穿透精準靶向目標腦區(qū)且確切機制不明的瓶頸,基于可臨床使用的超順磁性氧化鐵納米材料,兼具高靶向性、可逆調控與高生物安全性特征。該研究闡明了磁刺激通過GABRE-p62/SQSTM1軸改善SCZ樣行為的神經(jīng)生物學機制,c-MSST具備的“精準靶向調控”能力,為精神分裂癥、抑郁癥、孤獨癥等精神疾病的機制研究與治療提供了可行性強的技術范式,具有良好的臨床轉化潛力。

我校附屬腦科醫(yī)院的張向榮教授和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的張志珺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團隊胡蘊珊碩士、王紫旭碩士、方錦碩士、張少童碩士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江蘇省科技廳社會發(fā)展重點項目等項目資助。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38/s41380-025-03267-8.
(素材來源/張向榮教授課題組)
